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谢云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评论】在艺术的群芳园里延伸自己的视平线

2012-07-16 14:03:02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姜玉铭
A-A+

  有趣也是很有意味的是,谢云近期的国画创作,用有距今2200多年的亦书亦画的鸟虫篆笔意及线条描绘同样古老的建筑—长城,这种作远古艺术及景观进行深情的回眸,像是他创作过程中的一种巧合,更像是他艺术境界酿造成的天成随缘。也可以说,谢云抓获了中国画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契机。

  对中国画的探究,我惊异地发现,他走了一条与大家截然不同但可以说是更尊重传统的路子。谢云指向是纵深的古老,谢云意向直通艺术的本质。谢云他从中国书画艺术的本源上来思考,退到最古老的源头上静观并深思现代的书画艺术,他的视觉溯源到对中国文字古老的篆书领悟上,因为他早就知道“中国的笔墨、中国的书法的传统、中国字,是象形,有象形的基础,这一点就有艺术性。”(宗白华语)美术就是造型艺术,中国画的骨格就是线条。那么古篆的象形与造型、构成与线条,就很自然地触发谢云,他曾说:“是鸟虫篆在形式美上的审美价值,亦书亦画的神秘性。这就是龙蛇回环盘曲之美,这种屈曲蜿蜒之笔法,用好了对写好篆书圆转用笔很有好处,所谓‘笔走龙蛇,可对审美意识起到融合贯通作用。”(谢云《习书札记》)正是这样,促成他对国画的造型与用线的再思考,联想开去,生发起来。众所周知,用线是中国画最主要的特征,十八描是用线的讲究。谢云新作《长城稽首》,金石味十足用笔的方式,转折、顿延、刻意:用线的粗砺、强劲、朴拙、充满动感和力度,是他钟爱的鸟虫篆血脉和精神自然的承接。画面的线条完全不同于十八描的模式。如果把《长城稽首》再加细赏,似乎就可以这样下结论:谢云的国画探求与创新,先是以鸟虫篆亦书亦画的结构和线条作为主要的创美元素,再从宋梁楷的简明、明徐渭的洒脱、清朱耷的奇崛等诸家里禅悟,由情加以变通,使创作的游戏更为自由,延伸了自己的视平线。他同样是走了一条学习传统的路子,但由于他对传统艺术“所见者真,所知者深”直透神理,又倾情实践,故能将国画艺术创新向前推进一大步。
  谢云的创作实践,也足以启示我们,国画学习与创新的途径并不是单一不变的,而是有各种通途到达成功。如若退到书画历史的一个维度上,做一个有心人,以新的目光审视,就会发现尚有众多的领域有待开发,更多的古老艺术元素可以挖掘,谢云的艺术就是成功的一例。中外美术史上的艺术要想前进一步先得到后退几步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如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从古希腊、古罗马艺术中汲取养料。后现代主义从古埃及原始艺术,得到启发等等等等。
  谢云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起,起头并进进行鸟虫篆为主的书法创作和国画创作,在我国书画界业已引起广泛的注意,中国美术馆和中国博物馆都相继收藏了他这一时期的鸟虫篆书法作品,他近期的作品《长城稽首》系列无论是在主题的选择还是形式的变换,都使他的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谢云的这种转型与选择,不但是他艺术发展的自然和必然,是他对艺术规律彻悟和遵循层面上的再延伸,他对艺术感悟是带有学者型的机警与深沉的。如若将谢云多年的探索与创造实践放在中国美术发展的高度上来考察,我认为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

  《长城稽首》无疑是谢云国画代表作。
  长城这个举世闻名的庞然大物,隐藏着中华民族的传说和神奇,见证了中国几千年兴衰成败和当今兴盛的历史,在中国人的时空中心目里,占领了很重要的位置。自古以来与长城的对话,成为历代文人墨客抒怀立志和画家挥毫言情的屡见不鲜的方式。在谢云的胸壑里,长城不仅是一个文明世界的建筑奇迹,也不仅是在古代战争中发挥过的功能工事,而是中华民族、中国精神、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中国大地、中国命运的代名词。选择了长城进行组画创作,首先是基于他对人的本质力量把持,他能把握长城的某一侧面,以其代表全体族类的一种“永恒的方式”,充分显示各自的内在本质,然后摹写胸中之感想与时代之情状,真挚之理与秀逸之气,时时流露其间,纵横碑阖,构成的是一幅幅醉心的感性画面,在画幅中,虽有时还闪烁着城垛、关隘、烽火台等影子,但总的来看形而上学神秘成分占据很大的部分,创造一种大地山河的广袤感、风尘沦落,俯仰兴衰的历史沧桑感与透视人生的空旷感。选择长城,也源于他对长城积累多年的情愫,他半个多世纪以来,屡登长城。有用人生的沉郁感触摸长城的,“在长城我背诵了诗人艾青的两句诗:‘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啊!’”(引自谢云《长城稽首画语》);有用历史的厚重感触摸长城的,“站在一个人的土地,中华民族铸石铸人,生存的遗址长城,风范丘壑,兆民所仰,恢恢乎去之绵远,来之无穷。”(同引如上);有用民族的自豪感触摸长城的,“凝眸在辉辉乎疆域丽境,我闻声祖先长城城堡呼唤挥图筑像,托其山阿,馨其石魂,山河之情,家国之感吟唱线的墨光之歌”(同引如上)。各种方式的触摸,使他的心灵摇撼起来,得到了大美的召唤,真理的召唤。面对宇宙自然、社会人生、社会深入里层,探寻究竟,用新的形式建构境界。把崭新的长城意象创造出来。无论是作品思想内涵还是笔墨形式都是以前画家们所未曾涉猎过的。作品提供给观众多维度的审美方向,每个人在他的作品前,发挥最大的想象力,从而从中获取一个看不见却又生动的精神世界。《长城稽首》无疑的是他国画作品中最具力量的,最具新鲜活力,最经得起咀嚼的,有多重的审美价值的力作。此画创作的成功是因为谢云这辈子,历尽世间沧桑,饱经风霜对人生体验上升到族类的大爱,是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这是画面诗境作人情表达的支柱。精通儒道释三家哲思奥义,熟悉西方艺术流派,这是对中国艺术和西方艺术比较思考深层的前提。谢云擅长因心造境,他笔下城堞草木丘壑皆为他的灵想独运,以他的方式超越了可见的东西,使不可见的成为可见。看他的画作,正像前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尼尔森•古德曼曾提出:“在美术博物馆待上几小时后,我们再走出来,会发现眼前的世界不同于原先看到的世界。我们看到了过去没有看到的东西,而且开始以一种新的眼光观看。”的悟觉,我同样是深有感触的。
  《长城稽首》系列既非主体性绘画,亦非物象绘画。而是经过渺思澄虑,采用移位、变形、夸张等后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段,虚实相生,书写性地表现了各种城貌、嵩山峻岭、丘壑草木,云海、波光,通过画面的那种充满旋转、颤动、喷发、奔腾和流淌,以及蒸腾的线条色彩的伸张、膨胀、升腾、扩散,表现出一种勃勃生机又沉郁古朴美感。让每一位能够与之感同身受的观众在欣赏了这些画后,不是对长城理性的再认识,而是对生命现象有更深入的领悟,对生活有更多一份信念。人类正是需要通过这些自我认识来认识世界,从而掌握人类自己的命运。

  画面境界是源于画家对生活、自然之美的一种独具慧眼的发现与改造。谢云多次驻足于长城之内之外之上之下,沉浸其中,摆脱俗“我”,回到真“我”,经过前述三种境界的渐次升华。按照客观存在的跟对象本身相适应的“美的规律”,与他本身的生活经验、感情、气质、想象等,去芜存箐,由一窥多,摄取其风神而改造其形貌。我们的肉身是被精神充满的,可以想见谢云在创作这一组画时,思维神经融进历史时空,涵盖多方位,把人类社会,自然宇宙,人生命运,民族精神结合起来。一直保持着诗意的冲动。自然屡屡喷涌出新的招数。
  《长城稽首》系列俨然是一部辉煌浓丽的交响曲,主旋律是圆号金属音色吹奏明亮而激越,和弦是多种弦管乐协奏的,这里有阳光明媚的辉茫,也有月色的朦胧映照,有春山的蓬勃,也有冬雪的冷寂,有对远古的召唤,又有对现代的吟唱,有水波的流淌,有虫鱼的浅鸣。是多种美感的排列于组合。是宇宙节奏,是自然的韵律在进行。正是老杜所说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如若将“妙手”喻为是具体操作的高超的技巧的话,那么是进于道了。“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谢云的灵气、才能并不仰仗长期作业的“鸿篇巨制”来体现,而凭即兴挥洒佳构呈示。
  诗意进入画面,又是《长城稽首》系列的一大特征。诗意是中国画一般的特点,是中国画创作的基本法则。谢云本来是一位在诗歌上有很高造诣的诗人,有诗人的眼光观察世界,用诗人的心灵体验世界,用诗意的绘画语言表现世界,谢云的诗心犹如化学上的媒介,一经触着,相关的元素便立即化合,产生变质,“自然的嗫嚅之言语”渐次被解开。僵固的概念变成活生生的有机体了,因而“境界全出”了。诗意的核心是人情,画面表达的是人之长情,看似普通、平常的作品中往往含有深刻的思想和人生哲理。《长城稽首》系列是一种亲切的向往,深情的呼唤,以及朦胧的体认就是诗意的体现,又处处充满笔墨的禅机,这种文人画在中国画中,按惯例是属于“逸格”的。

  对高明的视觉艺术,也许我的解读是画蛇添足。但我还是想一吐为快。
  《长城稽首》系列之二,把关隘城楼的意象做垂直的叠加和反复,制造了一种上升扩张感,使之高耸在蓝天下。简练的用笔,强烈又和谐的色调对比(朱砂、浓墨和花青),用笔的宽厚和力度,画面的富丽堂皇,极具视觉张力。不可侵犯的城楼幻想,叫人联想起古代英雄的盔帽的庄严,又高高屹立成为民族精神和中华大地的魂魄。
  《长城稽首》系列之十四,创造性运用美国现代派画家波洛克的表现主义手法,色调冷艳,节奏感强又有韵味。视线像从外星球降落,目光有如庄子的展翅鲲鹏往下。似长城盘绕的粉色线条,龙蛇飞舞,线中有点有面,色线喷溅摇曳不定;引艳色的多层皴擦,构成大地的肃穆沉静。一动一静,互为映衬。在这里,图底和图面,互为转换,形式渲染了既浑厚又凄丽的多重美感。
  《长城稽首》系列之十三,正面塑造城垛,把天宇山峦挤到一块苍茫的色带,瞭望口随意留出方块形的微亮的灰白,是凝固了的音符。画面凝重如夜色弥漫,单纯、稳健、肃立的造型,是长城?是铜墙铁壁?是同仇敌忾?
  最具现代山水形式是《长城稽首》系列之五,此画也最能体现谢云的用线特点,线条的方向、粗细、升降、长短、曲直、浓淡、急缓各不相同。目光沿着几组线定位在视觉中心,这些鸟虫篆笔画在这里变通为虚实相生,空灵洒脱的造型。引起人们向高峰攀登的欲望。
  关照外物中,画家的想象占据很重要的地位,想象大自然,努力去造而未能造出的东西,扩展自己的地平线,从进入实际视觉中之少许中构成一个整体,从事物的个象中看出它的理念,进行描绘如《长城稽首》系列之十四就是这样,角度特殊,画面气韵生动,有上升的蒸腾感,又有意境苍茫扩张感。
  只须在情绪激动的一刹那间,生动地观照他自己的境界并把他描画出来,但又处处潜伏着艺术的玄机和门道。《长城稽首》系列之三,在左右关系在稳定平衡中求得了变化,画面在开阔中不显杂乱,在简洁中饶有趣味。构图中心与边缘的虚实和强弱不同。苍天厚土中的血色墙垣,苍劲、悲壮、坚韧,正是此刻情绪的写照。
  在艺术的变动中,蕴含着一种永恒不变的艺术之道,任何艺术变形都因为对艺术经典的价值的承认才有意义。《长城稽首》系列之一做平面化处理,和之十七同样,把群山的苍茫耸动以海浪汹涌姿态写出,横亘的长城更为高达雄伟,更为气势磅礴。《长城稽首》系列之十八纯属线的造型,古朴中有篆章刀锋味,比所谓的力透纸背还强劲,暖色调的城垛在起舞,在拥抱、在相互激励、在弹冠相庆。本身就是一只大调曲目的颂歌。
  《长城稽首》系列画面色彩,在尊重传统的同时,大胆采用西方现代派的手法,从“随类赋彩”中解放出来,加强主观的色彩情感,色彩大胆,但又有所控制。对自然色彩进行归纳概括甚至重组,没有受到自然的任何羁绊,信笔而至又何其放松。逸笔草草,意到笔不到,什么都不具体但什么都有,点到为止。如冷色调的《长城稽首》系列之六,笔触松动,但不轻飘;色层薄透,却很沉着。乱石崩云,风化了的历史碎片,千疮百孔的形象,低吟浅唱,内敛的抒情,在述说历史的苦难。《长城稽首》系列之八,墨色沉重,形象古拙结实,却是对冰雪中的风骨的稽首崇敬与赞颂。《长城稽首》系列之七,暖色调的铺设,突出了闪光的石头,白色分布丛丛,正是黎明的目光,在深邃的历史天空中熠熠闪动。
  《长城稽首》系列以人生理念这深度,表现出无可遏抑的蓬勃生机,恣意滋蔓的自由态势。把“长城”此建筑物提到它的理念的高度,并以非常之功力再现,这就构成艺术品或者艺术境界。作品呈现朴拙美,浑厚美等等多重美感,《长城稽首》系列之十六,像古老的岩画,厚实的色层,密集的形象,朦胧有如隔世,在长城的基础上奋力拼搏和抗争,重现历史的沧桑和苦难。
  《长城稽首》系列的创作对材料的改革也是值得一提,在油画布上画国画,和宣纸比纹理的凹凸感更强,肌理的厚实和简明、沉郁、激越和朴拙古雅的风格十分协和;在画布上墨色氤氲变化有特殊的韵律;在极简洁中有着压抑着的含蓄变化,色彩可以宏润像水彩,也像木版水印,光影流动,带来了水灵动和生命气息。借助画布肌理,墨彩又厚堆像壁画,像岩画一般有沉的厚重,有远古的苍茫。谢云的艺术世界是多姿多彩的。《长城稽首》系列涉及古今中外的艺术要素采取。特别是中国传统的艺术规则在他的手中不断翻出新花样,靠的是对艺术的敬畏,不懈的追求和修炼,还有天赋和禅机。在艺术的群芳园里延伸自己的地平线。

2011-7-6初稿于灵溪学士楼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谢云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